查词语
查词语

峭讦

拼音:qiào jié

注音:ㄑㄧㄠˋ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刚正直言。 唐 沉光 《李白酒楼记》:“ 太白 既以峭訐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故狎弄杯觴,沉溺麴糵。”

基本含义
形容气势威严、言辞尖锐
详细解释
峭讦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峭意为高峻,讦意为威严。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气势威严,言辞尖锐,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语言或行为具有威严和锐气。
使用场景
峭讦常常用来形容演讲者的演讲风格,或者形容某人在争论或辩论中的态度和语言。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自信、有魄力,能够以锐利的言辞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故事起源
峭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原文是“峭讦之士”。《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一部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在《左传》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齐国的大夫季文子,形容他的气势威严、言辞尖锐。
成语结构
峭讦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1. 他的演讲峭讦有力,赢得了观众的掌声。2. 在这次辩论中,他以峭讦的语言击败了对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高峻的山峰上站着一个人,他的姿态威严、气势雄伟,口中说着尖锐的言辞,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峭讦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左传》中关于峭讦的原文,以及其他相关的历史文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峭讦有力,让我们很有信心。2. 初中生:他的演讲峭讦而有力,让人印象深刻。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他用峭讦的言辞击败了对手,赢得了比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