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梵相

拼音:fàn xiāng

注音:ㄈㄢˋ ㄒㄧㄤ

繁体:

基本解释

(1).佛菩萨等清净庄严之相。《全唐诗》卷八五一载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之四:“罗汉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树现真形。”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天下寺立观音像,盖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开者,帝以为异。因焚香祝之,乃开。即见菩萨形,梵相具足。” 元 吴莱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诗之三:“天香固遥闻,梵相俄一瞥。”
(2).泛指佛像。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庭光古佛出梵相,满月在水莲生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精塑佛像》:“﹝ 刘元 ﹞又从 阿尼哥 国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絶艺。”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相貌高雅美丽,神态庄重端庄。
详细解释
梵相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梵”指的是佛教中的梵天,象征高尚、神圣;“相”指的是人的相貌。梵相形容一个人的相貌高雅美丽,神态庄重端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出众,仪态端庄。
使用场景
梵相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诗歌和口语中,形容人的相貌高雅美丽,神态庄重端庄。可以用来赞美女性的美丽和高贵,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的英俊和庄重。
故事起源
梵相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描写了杨贵妃的美丽和风采,其中就有“梵刹群仙,象云何曾见?”一句,意思是杨贵妃的美丽堪比佛教中的梵天,仙气飘飘。后来,人们将这句诗中的“梵相”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相貌高雅美丽。
成语结构
梵相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梵”和“相”都是形容词。
例句
1. 她的梵相令人叹为观止,简直是个活生生的仙女。2. 这位男演员的梵相和气质都非常符合角色的要求。3. 老师对学生说:“要注意仪表端庄,保持一个梵相。”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梵相”与“仙女”、“仪表端庄”等词语进行关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梵天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形容人的相貌和气质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梵相就像一个小仙女,我好羡慕她。2. 初中生:他的梵相和仪表非常出众,是我们班的风云人物。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要求保持一个梵相,以展现学生的高贵气质。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