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捻子

拼音:niǎn zǐ

注音:ㄋㄧㄢˇ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捻子 niǎnzi
(1) [spill]∶用来点灯、点烟斗、点火的小纸、棉捻
纸捻子
(2) [wick]∶经捻或纺在一起的一束纤维,常用棉纱做,利用毛细作用吸油燃烧

英文翻译

1.【医】medicated wick

详细解释

(1). 清 代中叶后,在 安徽 、 江苏 北部和 山东 、 河南 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 庄大老爷 説:‘当过捻子的人,你知道他是甚么出身?’”《<捻军故事集>前言》:“这些故事满腔激情地描绘了捻军英雄斗争的业绩和胜利,歌唱了他们的正义和力量。” 凌力 《星星草》第四章二:“说 僧王 ,道 僧王 , 僧王 是个纸糊将,遇到捻子吓破胆,遇到 遵王 狗命丧!”
(2).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五章:“拿几根纸捻子来,我要吃烟!”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你们不缴枪,我们就困你个油尽捻子干。”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四:“这时, 房栓 已经把捻儿点着了。”
撚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沉从文 《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基本含义
指用手指的动作来表示轻微的不满或不耐烦。
详细解释
捻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表情。捻子的动作是指用手指轻轻地扭动或转动,通常是在感到不满或不耐烦时。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或某个人的态度,通常是轻微的不满或不耐烦,但并不是非常严重。
使用场景
捻子可以用在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中,例如在工作中对待一些琐碎的任务,或者在面对一些无聊的活动时。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人的态度,例如对于一个嘈杂或烦人的人,或者是对于一些无聊的话题或讨论。
故事起源
关于捻子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或传说,它是根据人们对手指捻动的动作的观察和理解而来的。这个成语在中国流传已久,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成语结构
捻子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表情。它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一个名词“捻子”组成。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是捻子一样的动作,让人无法得知他的真实想法。2. 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一皱,手指轻轻地捻子了一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捻子动作相关的图像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感到不满或不耐烦时,会用手指捻动,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绪表达和态度相关的成语,例如“摇头晃脑”、“眉开眼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自己的作业堆得像山一样,不禁捻子起来,心想这么多作业怎么做完。2. 初中生:当老师宣布下周有一场考试时,全班的同学都捻子了一下,因为大家都觉得没有准备好。3. 高中生:他在听完老师的长篇大论后,不耐烦地捻子了一下,因为他觉得老师说得太啰嗦了。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