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真娘墓

拼音:zhēn niáng mù

注音:ㄓㄣ ㄋㄧㄤˊ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真孃墓 ”。在今 江苏 苏州市 虎丘 西。 唐 白居易 《真娘墓》诗:“ 真娘 墓, 虎丘 道;不识 真娘 镜中面,唯见 真娘 墓头草。” 唐 李商隐 《和人题真娘墓》诗自注:“ 真娘 , 吴 中乐妓,墓在 虎丘山 下寺中。”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参见“ 真娘 ”。

基本含义
真娘墓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男子娘娘腔、娇柔做作的举止言谈。
详细解释
真娘墓一词中的“真”指的是真实,表示这种举止言谈是真实的,不是假装的;“娘”指的是男子娘娘腔、娇柔做作的样子;“墓”表示这种举止言谈像是在给自己立墓,形容其行为举止非常不得体。
使用场景
真娘墓一词多用于形容男子言谈举止娇柔做作、过分娘娘腔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男子过于娘娘腔、不男不女的行为举止。
故事起源
真娘墓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化。在古代,男子扮演女性角色的戏曲表演是很常见的,这些男演员会通过模仿女性的举止言谈来表演女性角色。然而,一些男演员过分夸张地模仿女性,使得他们的举止言谈看起来非常做作、娇柔,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真娘墓”。
成语结构
真娘墓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说话的声音太娘娘腔了,简直是一个真娘墓。2. 这个男孩的举止言谈过于娇柔做作,真是个真娘墓。
记忆技巧
可以将“真娘墓”想象成一个男子站在女性坟墓前面,做出娘娘腔的举止,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除了“真娘墓”,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如“娘娘腔”、“娘娘腔儿”等,都可以用来形容男子娇柔做作的举止言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中生:他的举止太娘娘腔了,真是个真娘墓。2. 高中生:他们班上有个男生说话就像个真娘墓,大家都觉得很奇怪。3. 大学生:那个男生的穿着打扮和举止言谈都很娘娘腔,简直就是个真娘墓。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