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文牒

拼音:wén dié

注音:ㄨㄣˊ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案卷;文书。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盗相公文牒,窃注名姓於军籍中,以陵驾府县。”《旧唐书·崔器传》:“ 器 惧,所受贼文牒符敕,一时焚之。”《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候至日中,还不见发下文牒。”

基本含义
文牒指的是文书、文状或奏表等文件。
详细解释
文牒是由“文”和“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文”指的是文书、文字,而“牒”指的是公文、奏表。文牒一词形容的是公文、文书等文件。
使用场景
文牒一词常用于描述公文、奏表等正式文件。可以用来形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发出的正式文件。
故事起源
文牒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有文牒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意味着天下的兴亡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责任。后来,文牒逐渐成为指代公文、文书的成语。
成语结构
文牒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收到了一份重要的文牒,需要立即处理。2. 政府发布了一份紧急文牒,要求全体市民配合采取措施。
记忆技巧
可以将文牒的“文”字与文字的“文”字联想起来,将“牒”字与奏表的“牒”字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书制度以及古代文书的种类和用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给我们一张文牒,让我们带回家给家长看。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公务员,经常要处理各种文牒。3. 高中生:我打算将来考公务员,希望能写出规范的文牒。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撰写各种类型的文牒。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