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同德

拼音:tóng dé

注音:ㄊㄨㄙˊ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国语·吴语》:“戮力同德。”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 明 宋濂 《<昭鉴录>序》:“天子则元首,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百万人同德戮力,如生番之有社寮。”参见“ 同心同德 ”。
(2).指同德的人。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3).《国语·晋语四》:“同姓为兄弟。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则同德。” 韦昭 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宋 陈师道 《谢田氏》诗:“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基本含义
指志同道合,品行相同,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
详细解释
同德是由“同”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同”表示相同的意思,“德”表示道德、品行。意思是指志同道合,品行相同,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和价值观的一致性。
使用场景
同德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志同道合的朋友、伙伴或团体。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思想、信仰和行为方面的一致,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故事起源
同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十一年》中,记载了齐国大臣子产的故事。子产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他的朋友们都非常敬重他。后来,子产因为不满齐国的国君庄公的行为,离开了齐国。庄公非常后悔,派人去请子产回来,但子产拒绝了。他说:“德不同,道不合,不能同德。”这个故事成为了同德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同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们俩是同德的好朋友,一起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2. 这个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因为他们都是同德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成语“同德”。可以想象两个人手牵手,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他们的步伐和方向完全一致,象征着他们志同道合,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德行、品行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同德的,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互相帮助。2. 初中生:我们组织了一个同德的志愿者团队,一起参与社区服务活动。3. 高中生:我们学生会的成员都是同德的,我们共同努力,为同学们争取权益。4. 大学生:我们社团的成员都是同德的,我们一起为社会做出贡献。5. 成年人: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同德的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