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栲栎

拼音:kǎo lì

注音:ㄎㄠˇ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栲树的别名。《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所云为栲者,叶如櫟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或谓之栲櫟。”

基本含义
形容人品行高尚,道德品质纯正。
详细解释
栲栎是由两个植物的名称组成,栲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栎是指柞树,栲栎合在一起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正直无私。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正直无私,是一种褒义词。
使用场景
栲栎一词通常用于褒奖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行为。可以用于赞美有道德操守、品质高尚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团体或组织的道德风尚。
故事起源
栲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坤卦》中,用来形容地位高尚的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赞美人的品行高尚和道德纯正。
成语结构
栲栎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植物的名称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是栲栎之士,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2. 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栲栎之士,他们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标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栲栎的发音和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栲栎树上挂满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纯正的果实,这样就能轻松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品德和道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栲栎之秀,每天都帮助同学,乐于助人。初中生:老师说他是个栲栎之士,他的品德和学业都非常出色。高中生:他在学校里很有威望,是个栲栎之材,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