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奖赏效应-基本简介
奖赏效应
在心理学中,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
奖赏效应-实验发现
“奖赏效应”提升人的认知能力是因为“奖赏”信号会刺激大脑的某些皮层,使大脑活动活跃。
实验中,参与者的手指接通电极,然后感觉并判断哪一次的通电电流频率更高,如果判断正确就可获得奖励。结果发现,随着奖金数目的累加,参与者的判断正确率越来越高。这也说明,“奖赏效应”不仅能提高认知能力,还会影响到大脑中负责体感的皮层。
另外,实验还发现,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对于“奖赏效应”十分关键。注射了类多巴胺物质的参与者的“奖赏效应”明显增强。注射了多巴胺抑制剂的人则根本体现不出“奖赏效应”。研究人员说,将来通过调节多巴胺的水平,可以强化大脑“奖赏效应”,有望帮助中风等疾病的患者提高认知能力。
奖赏效应-成瘾性
一项研究表明,对抽烟和可卡因的渴望因四甲双环庚胺的使用而下降,后者被用来抑制尼古丁的奖赏效应。
而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的杰克·L·海因费尔德于2006年发表在《药物依赖性》期刊上的研究,用几种尺度检验了嗜好强度,结论是尼古丁成瘾的程度不及可卡因成瘾。
所有的药物滥用都刺激了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这被认为与产生愉悦感和奖赏效应有关,而多巴胺释放的停止最终导致了对药物的渴望。与可卡因一样,尼古丁激活了中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这其中就包含有多巴胺。
在吸烟及可卡因成瘾的对比研究中,研究者考虑了多方面的证据,包括使用方式,死亡率及身体依赖性。虽然两者都是高度成瘾药物,当今的研究尚未发现尼古丁成瘾度强于可卡因。研究表明,对于这两类成瘾,使用方式及依赖度性受到诸如可获量、价格习惯、社会压力及药理特性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