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忍节

拼音:rěn jié

注音:ㄖㄣˇ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坚决节制。 明 唐顺之 《与二弟正之书》:“汝在家若能忍节嗜慾,痛割俗情,振起十数年懒散气习,将精神归併一路,使读书务为心得,则与在山中何异。”

基本含义
忍受痛苦、困难,坚守节操和原则。
详细解释
忍节是指在面对困难、痛苦或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原则,不轻易妥协或放弃。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信念。
故事起源
忍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二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鲁殇公的国君,他的大臣勾践被敌国俘虏,敌国王想勾引勾践,让他背叛自己的国家。但勾践坚守自己的原则,宁可忍受痛苦而不愿背叛国家,最终成功重振鲁国的声威。这个故事体现了忍节的精神。
成语结构
忍节的结构是“忍”和“节”两个字,其中“忍”表示忍受,忍耐;“节”表示节操、原则。
例句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忍节坚持下去。2. 他忍节不接受贿赂,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忍”字与“节”字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时要忍受痛苦,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原则。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忍节”相关的成语,如“忍辱负重”、“忍俊不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忍节不吃零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2. 初中生:面对同学的嘲笑,我要忍节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愿意忍节放弃一些享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