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抄擿

拼音:chāo tī

注音:ㄔㄠ ㄊ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搜查。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适 万山 筑 苏州街 ,以 茅山 石为心。上谓其有谋心,将为逆,遂收杀之……以兵围其家,尽抄擿之,家财入官。”

基本含义
指抄袭、剽窃别人的作品或思想。
详细解释
抄擿是一个贬义词语,指的是以他人的作品、思想等为自己所有,而不经过授权或引用的行为。抄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
使用场景
抄擿多用于描述文学、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的抄袭行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没有创新能力、缺乏原创精神的人。
故事起源
抄擿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故抄擿之人,无乎已矣。”这里的“抄擿”指的是抄袭、剽窃他人的学说和思想。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抄袭他人作品的意思。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例句
1. 他的论文抄擿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2. 这部电影被指控抄擿了其他电影的剧情和台词。
记忆技巧
可以将“抄擿”与“抄袭”这两个词进行联想记忆,它们的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
延伸学习
了解著名的抄袭案例,如文学界的“金庸事件”、学术界的“章文案”等,加深对抄擿行为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抄擿别人的作业。2. 初中生:抄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做抄袭者。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抄擿他人的观点和论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4. 大学生:学术界是严禁抄擿的,我们要严守学术道德,保持学术诚信。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