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离婚群聚效应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离婚群聚效应 - 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和布朗大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者,分析一批研究对象近32年的生活数据,研究朋辈离婚与个人离婚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中存在一种社会传染,假如一对夫妇离异,他们的朋友也有很大机会婚姻破裂,研究员称之为“离婚群聚效应”(divorce clustering)。

分析发现,除朋友外,兄弟姊妹和同事的婚姻关系,也会左右个人婚姻。如果认识失婚伴侣越多,本人离婚的机会便越高,育有子女的夫妇一般对离婚有较高免疫力。研究人员认为,夫妻若然知悉太多离婚个案,心理上会将离婚正常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调查指,离婚者拥有更紧密的社交圈子,且更易与其他离婚者再婚。报告建议,人们应该正视朋辈离婚的影响,并视之为疾病,夫妇间应对这些事坦诚讨论,才能防止疾病蔓延。

若好友遭遇婚变,本人婚姻触礁的可能性增加75%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调查对象的一名好友遭遇婚变,那么这名调查对象婚姻触礁的可能性增加75%。

麦克德莫特博士说,一个人的离婚几率不仅受一级关系人群的离婚状态影响,也受二级关系人群影响,“二级关系人群,譬如朋友的朋友离婚的影响程度是(增加离婚几率)33%,三级关系则没有影响”。研究人员还发现,不仅朋友的离婚具有传染性,家庭成员和同事的离婚事件也会增加人们结束婚姻关系的几率。

研究人员说,认识众多离婚人士可能不利你的婚姻关系,认识的离婚人士越多,你的婚姻越危险。许多夫妇认为,孩子有助降低离婚几率。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并非如此。

产生原因

至于产生这种传染效应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朋友群中离婚事件会促使一对夫妇重新审视双方关系,可能滋生不满情绪。此外,虽然离婚往往被贴上不光彩的社会标签,但朋友的离婚能够淡化这种不光彩,让人产生离婚也无所谓的感觉。

另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伴侣离异或分手后,在看待双方之前的关系、孩子抚养费等问题上差异较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布鲁斯·史密斯调查了5046人后发现,有一半的分手伴侣对之前双方关系和“冲突级别”描述基本一致;而五分之一的分手伴侣则意见相左,一方认为之前两人关系相当友好合作,另一方则认为关系冷漠、多争执或可怕。昔日伴侣分歧最大的地方在于对孩子抚养费之外费用的认知,其中包括学费、校服费、书本费、医疗费用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