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董理

拼音:dǒng lǐ

注音:ㄉㄨㄙˇ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监督管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芦课》:“芦课旧例,工部专差部员,设 江寧 芦政衙门,董理徵收。”
(2).整理。 清 魏源 《<说文儗雅>叙》:“意主告蒙,且便自检閲,而不敢当董理之任。” 陈垣 《<史讳举例>序》:“ 钱氏 《廿二史考异》中,以避讳解释疑难者尤多,徒因散在诸书,未能有系统之董理。”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通常指理论或观点。
详细解释
董理是由“董”和“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董”指的是主持、管理,而“理”指的是原理、道理。董理指的是人们在主持、管理事务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和道理。它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需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以及正确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使用场景
董理常用于形容人们在管理和处理事务时的理论和观点。它可以用于讨论工作、学习、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理论和原则。
故事起源
董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攻下咸阳后,处决了楚王刘贺,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有一位名叫董公的谋士,他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著称。董公在项羽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和治理的理论和原则,被称为“董理”。
成语结构
董理的结构为“名词+名词”,其中第一个名词“董”表示主持、管理,第二个名词“理”表示原理、道理。
例句
1. 他在公司运用董理,使得业务迅速发展。2. 这个政策符合董理,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董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遵循了一定的原理和道理,从而使事情顺利进行。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董理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管理学、领导学等相关的知识,深入了解人们在管理和处理事务时的理论和原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这是董理。2. 初中生:学习要有方法,掌握好董理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运用董理,使得班级更加有序。4. 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仅要靠勤奋,也要遵循一定的董理。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运用董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处理事务。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