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廉察

拼音:lián chá

注音:ㄌㄧㄢˊ ㄔ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廉察 liánchá
[inquire;investigate] 查访
令巡按御史廉察之。——清· 张廷玉《明史》

英文翻译

1.secretly investigate

详细解释

(1).考察,视察。廉,通“ 覝 ”。《后汉书·第五种传》:“ 永寿 中,以司徒掾清詔使 冀州 ,廉察灾害。” 唐 赵璘 《因话录·角》:“ 姚 僕射 南仲 廉察 陕 郊。”《宋史·选举志六》:“二年,遣使廉察诸道长吏,得八人涖事公正、惠爱及民,皆降璽书奬諭。”《明史·陈遇传》:“奉命至 浙江 ,廉察民隐。”
(2). 唐 以来对观察使或职权与之相当的官员的简称。廉,通“ 覝 ”。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卿来从 江 表,见彼中甿庶来否?廉察,郡守字人求瘼之道如何?”
(3).廉洁明察。《宋史·选举志四》:“请詔监司、郡守,条上剧邑,遴选清平廉察之人为之。”

基本含义
指廉洁正直,察觉敏锐,能够识别和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
详细解释
廉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廉指廉洁正直,察指观察、察觉。廉察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具有廉洁正直的品质,并且能够敏锐地察觉和识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正确地判断事物的真相。
使用场景
廉察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敏锐的观察力。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且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廉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原则并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故事起源
廉察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思想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离娄的人,他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金鸡,但他并没有拿走它,而是把它交给了官府。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离娄具有廉洁正直的品德和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演变成了成语廉察。
成语结构
廉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是一个廉察的官员,从不接受贿赂。2. 她的廉察判断力使她避免了很多麻烦。3. 这位领导人以廉察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记忆技巧
记忆廉察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其含义来帮助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廉洁正直的人站在高处,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廉察是一个与品德和观察力相关的成语,学习廉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廉洁正直的品质,并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廉察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通过学习廉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一个廉察的人,她总能看出我偷吃了零食。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廉察待人,不要被别人的表面所蒙蔽。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廉察自己,不能接受任何不正当的好处。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廉察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