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听察

拼音:tīng chá

注音:ㄊㄧㄥ ㄔ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语本《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后因以“听察”谓探听审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 膺 等投身彊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譖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兰成 亦与其徒负担蔬米、烧器,诈为抄者,择空而行听察,得其号及主将姓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基本含义
指听到警报或消息后立即观察、察看情况。
详细解释
听察是由“听”和“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在听到警报或消息后立即观察、察看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接收到重要信息后,要迅速行动并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外界的反应敏捷,能够迅速察觉到周围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快速、果断,能够迅速适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故事起源
听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将军,他非常重视军队的战备情况。一天,他正在指挥军队演习,突然听到了城外传来的警报声。李时中立刻命令士兵们停止演习,迅速观察四周的情况。结果,他们发现了一支敌军偷袭部队的计划,并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从此以后,人们用“听察”来形容一个人在听到警报或消息后能够迅速观察、察看周围情况的能力。
成语结构
成语“听察”的结构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其中“听”表示听到消息,而“察”表示观察、察看情况。
例句
1.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听察周围的动静,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 领导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明智的决策,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良好的听察能力。
记忆技巧
要记住成语“听察”,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听”和“察”这两个字的意思。可以通过与英文单词联想来帮助记忆,比如“听”可以与英文单词“listen”联想,表示听到消息;而“察”可以与英文单词“watch”联想,表示观察、察看情况。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听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比如“警觉如神”、“耳聪目明”等。这些成语都与观察、察觉相关,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窗外传来的声音,立刻察觉到有人在敲门。2. 初中生:老师讲课时,我们要保持听察的状态,以便能够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3. 高中生:在考试期间,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听察的能力,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复习内容。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