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精卫

拼音:jīng wèi

注音:ㄐㄧㄥ 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神话中鸟名。《山海经·北山经》:“ 发鳩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 炎帝 之少女名曰 女娃 , 女娃 游于 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东海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昔 炎帝 女溺死 东海 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 东海 。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 东海 精卫誓水处,曾溺於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 沧海 。” 南朝 梁 范云 《望织女》诗:“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明 张煌言 《满江红》词:“青山未筑 祁连 塚, 沧海 犹衔精卫石。”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基本含义
指顽强不屈的精神,比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详细解释
精卫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相传它曾是一位溺水而死的女子,化身为鸟后,它每天都会飞到大海中,捡拾树枝和石块,试图填平海洋。这个成语比喻不畏困难,勇于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
精卫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后来被民间传说广泛流传。故事中的精卫是一位溺水而死的女子,化身为鸟后,每天都会飞到大海中捡拾树枝和石块,试图填平海洋。这个故事传递了精神不屈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例句
1. 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精卫般的精神,一直努力不懈。2. 她面对挑战,展现出了精卫不屈的勇气。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精卫的故事情节,想象精卫在海洋中不断捡拾树枝和石块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精卫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了解更多关于精卫精神的启示和教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精卫一样,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失败。2. 初中生:精卫般的精神让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人生的挑战,我要像精卫一样坚持不懈,努力追求梦想。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