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拦告

拼音:lán gào

注音:ㄌㄢˊ ㄍ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撤回诉状。《元典章·刑部六·杂例》:“原告人自愿拦告休和。”

基本含义
拦截并告知
详细解释
拦告是指拦截并告知,表示及时阻止并通知相关人员。拦告常用于形容及时制止不好的行为或情况,并告知相关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使用场景
拦告常用于描述阻止不良行为或传达重要信息的场景,特别是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或通知相关人员的情况下。例如,拦告犯罪嫌疑人的行动、拦告火灾或紧急情况、拦告违规行为等。
故事起源
拦告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常常需要传递重要信息或阻止不良行为。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行动的迅速采取,官员们会派人拦截并告知相关人员。这个做法渐渐形成了“拦告”的成语。
成语结构
拦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拦”是动词,表示阻止、拦截;“告”是动词,表示告知、通告。
例句
1. 他立刻拦告了正在进行的诈骗活动。2. 她拦告了火灾,使得大家能够及时逃生。
记忆技巧
记忆“拦告”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拦住另一个人并告知重要信息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个人举起手掌拦住另一个人,然后用手指点向前方,表示告知的动作。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拦告相关的成语,例如“拦路虎”、“拦腰斩断”等。这些成语都与拦截、阻止、告知等意义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拦告了我们不要在教室里吃零食。初中生:我看到有人在考试作弊,就拦告了老师。高中生:警察拦告了醉酒驾驶者,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大学生:她拦告了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保护了员工的利益。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