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抱打不平是指见到不公正的事情或不公平待遇时,站在弱者一方,积极为其主持正义,力图平息不公的行为。
详细解释
抱打不平源自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主父偃被腐败的官员冤枉,主父偃的儿子主父偃闻讯后,决定为父亲主持公道,站出来揭发官员的罪行,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支持和对不公正行为的不满。因此,抱打不平成为了表达正义感和为弱者争取公平的成语。
使用场景
抱打不平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或不公平待遇时,积极站在弱者一方,为其争取正义,扬善抑恶。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社会公正问题上、在工作中、在学校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公平而奋斗的精神。
故事起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主父偃为了为父亲主持公道,揭发官员的罪行,展现了反抗不公的精神。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引用的典故,也使得抱打不平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抱打不平的结构为“抱打”和“不平”。其中,“抱打”是指站在弱者一方,为其争取正义,“不平”是指对不公正的行为或待遇感到不满。
例句
1. 他总是抱打不平,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问题上。2. 她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经常抱打不平,为弱者发声。3. 小明看到同学被欺负,立即抱打不平,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要记忆抱打不平这个成语,可以将“抱打”联想为一个人抱住另一个人,表示站在弱者一方,为其争取正义。“不平”可以联想为不平等的状态,表示对不公正行为的不满。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抱打不平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正义文化,了解其他与正义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义无反顾”和“忍辱负重”。这些成语和故事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正义和公平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同学被欺负,就抱打不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一直觉得社会上的不公平很严重,所以我希望将来能够抱打不平,为弱者争取公正。3. 高中生:我对社会问题很关注,经常抱打不平,希望能够为改善社会不公做出一些贡献。4. 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从事公益工作,抱打不平,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