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逋逃

拼音:bū táo

注音:ㄅㄨ ㄊ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逃亡;逃窜。 
(2) 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构成]
并列式:逋+逃

详细解释

◎ 逋逃 būtáo
(1) [flee;abscond]∶逃亡;逃窜
千计逋逃
(2) [runaway]∶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1).逃亡;流亡。《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孔 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孔 传:“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 唐 杜甫 《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3).谓藏纳。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国家之政治机关,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凭狐鼠也。”

基本含义
指逃跑、逃亡。
详细解释
逋逃是一个动词短语,由“逋”和“逃”两个字组成。逋指逃亡、逃跑,逃指离开、逃离。逋逃形容人因害怕、惊恐、追捕等原因而逃跑或逃亡。
使用场景
逋逃常用于形容犯罪嫌疑人、逃犯、战争中的逃兵等因害怕受到惩罚或追捕而逃跑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逃避责任、逃避困境的行为。
故事起源
逋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项羽本纪》中。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项羽率领的反秦军在战斗中败北,项羽被迫逃亡。他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劝他不要逋逃,要勇敢面对困境。然而,项羽并没有听从老人的劝告,最终逃亡失败,被敌军俘虏。
成语结构
逋逃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形容人因害怕、惊恐、追捕等原因而逃跑或逃亡。
例句
1. 他被发现偷窃后,逋逃到了外地。2. 面对困境,她选择了逋逃,而不是勇敢面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逃跑的过程中,眼神惊恐,心情慌乱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记住逋逃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逋逃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逃得过一时、逃避现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看到老师生气了,就逋逃到教室外面去了。2. 初中生:他得知自己考试作弊被发现了,只能选择逋逃。3. 高中生:在战争中,逃兵被视为最不光彩的行为,他们逋逃的举动让人感到愤怒和失望。4. 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有些人选择逋逃,而有些人选择勇敢面对。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逋逃”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