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盗兵

拼音:dào bīng

注音:ㄉㄠˋ ㄅ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基本含义
指非法获取军队或士兵,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详细解释
盗兵一词中的“盗”指非法、偷窃,而“兵”则指军队或士兵。盗兵的含义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军队或士兵,以满足个人目的。这个成语主要强调了行为的非法性和不道德性。
使用场景
盗兵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非法获取军队或士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资源或权力的行为。
故事起源
盗兵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春申君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被困在敌军中,情况十分危急。春申君见状,决定采取非常手段,他假装向敌军投降,然后趁机“盗取”了敌军的兵力。最终,春申君成功地解救了自己并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盗兵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盗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构成简洁明了的结构。
例句
1. 这个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盗兵,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2.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盗兵私利,最终被揭发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盗兵”与非法获取军队或士兵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直观的记忆图像。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潜入军营,偷走了一队士兵,然后偷笑着逃离现场。这样的图像可以帮助记忆盗兵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军事和军队相关的成语,可以帮助扩展词汇和理解中国古代战争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游戏中盗兵,偷走了我的棋子。2. 初中生:那个学生为了考试作弊,盗兵了老师的答案。3. 高中生:这位政治家利用职务之便,盗兵国家的资源。4. 大学生:一些公司为了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采取盗兵的手段。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学习成语“盗兵”。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