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白旄

拼音:bái máo

注音:ㄅㄞˊ ㄇ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2).喻出师征伐。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 ,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 。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基本含义
白色的旗帜,象征权威和统治力。
详细解释
白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旗帜,用白色的绢布制成,上面有黑色的纹饰。白旄象征着权威和统治力,常用来形容君主或者权威人物的威严和威力。
使用场景
白旄一词常用于形容君主或者权威人物的威严和统治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体或组织的领导者或者核心人物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故事起源
白旄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记载了鲁国君主曲宣公的故事。曲宣公是鲁国的君主,他统治时期非常威严,百姓们都对他敬畏有加。曲宣公的统治力量就如同白旄一样,威严而有力。
成语结构
主要由“白”和“旄”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手握白旄,威风凛凛地站在台上。2. 这位领导者有着白旄般的统治力,深受人民的尊敬。
记忆技巧
可以将“白旄”与“白色的旗帜”联想在一起,然后想象一个权威的君主手持白旄站在高台上,威风凛凛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旗帜和标志的知识,以及与权威和统治力相关的成语,如“龙袍金带”、“金戈铁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举着白旄在操场上走过,同学们都安静地排队。2. 初中生:领导者手持白旄,宣布了重要的决策。3. 高中生:这位校长有着白旄般的统治力,学生们都对他非常敬畏。4. 大学生:这位教授手握白旄,向学术界展示了他的权威地位。5. 成年人:领导者手持白旄,宣布了国家的重大政策。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