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修脡

拼音:xiū tǐng

注音:ㄒㄧㄨ ㄊ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 脩 ”。干肉。脡,直长条的干肉。 清 方文 《四令君诗序》:“然为予招集生徒廿餘人,北面受业,修脡不薄。”参见“ 束脩 ”。

基本含义
修脡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思是修整衣冠。它形容一个人修饰自己的外表,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整洁、庄重。
详细解释
修脡一词由“修”和“脡”两个字组成。修指修饰、整理,脡指衣冠。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强调一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端庄、得体。
使用场景
修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外表上做出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整洁、庄重。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正式场合中,特别是重要的场合中,注重打扮和仪容仪表的行为。
故事起源
修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据记载,古代一个叫季札的人,出使齐国时,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每次出门前都会仔细打扮。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注重自己的外表,他回答说:“修脡者,不为人也,为所以成人也。”意思是说,修饰自己的外表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使自己更加成熟、有品位。
成语结构
修脡是一个动宾短语成语,由动词“修”和名词“脡”组成。
例句
1. 在重要的场合上,我们都应该修脡一下,使自己看起来更加庄重。2. 他每天早上都会花很多时间修脡,以确保自己的形象得体。3. 在古代,修脡是一个士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以显示他们的修养和品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修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镜子前,仔细整理自己的衣冠,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整洁、庄重。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礼仪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仪容仪表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时,我们都要修脡一下,穿上整洁的校服。2. 初中生:参加班级的毕业典礼时,我们都要修脡一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3. 高中生:在参加高考面试时,我们都要修脡一下,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4. 大学生:在参加企业招聘会时,我们都要修脡一下,使自己看起来更加专业、有能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