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小学

拼音:xiǎo xué

注音:ㄒㄧㄠˇ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小学 xiǎoxué
[primary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英文翻译

1.prim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详细解释

(1).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 西周 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北周 卢辩 注:“小学,谓虎闈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 民 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 民 四我进了新式小学。”
(2). 汉 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 隋 唐 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太炎先生 曾教我小学。”
(3).犹小道。谓琐屑之学。《陈书·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基本含义
小学是指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也指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
详细解释
小学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第一阶段,一般为6岁至12岁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此成语也可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的起点,表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描述学习的起点,如在教育领域、工作环境或者个人学习中。
故事起源
小学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封禅书》中,成语的意思是指学习的起点,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点。2. 她在小学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小学”与学习的起点、基础知识等概念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除了小学,中国的教育体系还包括初中、高中、大学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小学学习了很多知识。2. 初中生:小学时的基础知识对我在初中的学习很有帮助。3. 高中生:小学时的基础知识是我高中学习的基础。4. 大学生: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