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化民易俗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huà mín yì sú ㄏㄨㄚˋ ㄇㄧㄣˊ ㄧˋ ㄙㄨˊ

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説而远者怀之。”

基本含义
指通过教化和引导,使人们改变陈旧的、不良的习俗和行为,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好。
详细解释
化民易俗是由“化民”和“易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化民”意为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之向善;“易俗”意为改变陈旧的、不良的社会习俗,使之变得更好。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教化和引导,使人们改变不良习俗和行为,从而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好。
使用场景
化民易俗常用于描述改变社会风气、引导人们向善的行为和活动。可以用于教育引导、社会改革、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话题讨论。
故事起源
化民易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阳货》。孔子对阳货说:“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朋友贞而不终。’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思是说君子要坚守正道,不轻易妥协;朋友之间要保持诚信,不轻易断交;如果有一个君王能够长期统治,那么他才能真正实施仁政。从这个意义上讲,化民易俗就是指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使人们改变陈旧的习俗和行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
成语结构
化民易俗是一个由动词“化”和名词“民”、“易”、“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通过教育引导,我们可以实现化民易俗,改变社会风气。2. 这个社区的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真正实现了化民易俗。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化民易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教化人们,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习俗和行为,使之变得更好,从而实现化民易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思想,了解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改变社会风气。可以阅读相关的经典文献,如《论语》、《大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实现化民易俗。2. 初中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始,逐步实现化民易俗。3. 高中生:要提高社会道德水平,需要进行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引导,实现化民易俗。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