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校量

拼音:xiào liàng

注音:ㄒㄧㄠˋ ㄌㄧ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衡量;考查。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然。吾谓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 孙武 著书,三等皆具焉。’”《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 《折狱龟鉴》:“ 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块形状鎔写校量,始称其半,已及三百斤,尽计大数,非二人以竹担可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 清 陈立 义疏:“因凡校量勤惰之处,亦谓之校。”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 殷 历’,真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了。”
(2).较量,计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陛下圣德含光,规模弘远……何用临朝对众与其校量?”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张龙图》:“ 张 起视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与之校量。”

基本含义
校量指的是衡量、评估或判断事物的价值、重要性或真实性。
详细解释
校量常用于形容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价或衡量,以确定其真实性或价值。它强调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来得出准确的结论。
使用场景
校量常用于正式场合,如学术研究、法律案件、商业谈判等,以表达对事物的准确评估和判断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校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一》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政前往齐国拜访齐威王,齐威王派人用一只空碗给公子政喝酒。公子政接过碗后,用手指沾湿碗底,然后放在耳朵旁边听。齐威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子政回答说:“我想校量这只碗的容量。”这个故事表达了校量的含义,即通过仔细观察和判断来确定事物的真实情况。
成语结构
校量是由“校”和“量”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校”表示仔细观察和评估,而“量”表示衡量和判断。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校量,才做出了正确的决策。2.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需要对对方的报价进行校量,以确定合理的价格。3.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记忆技巧
可以将“校量”这个成语与“校园”联系起来,因为在校园里,学生们需要经常进行各种评估和衡量,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校量相关的成语,如“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校量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校量自己的学习成绩,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2. 初中生:在选择学习的兴趣爱好时,我们要校量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们要校量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4.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我们要校量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决策。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