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浮俗

拼音:fú sú

注音:ㄈㄨˊ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浮薄的习俗。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长卿》:“ 长卿 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2).浅薄,粗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 太白 ,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 太白 所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味或行为轻浮、庸俗,不符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
详细解释
浮俗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浮意味着轻飘、不牢固,俗意味着庸俗、不高尚。浮俗形容人的品味或行为轻佻、庸俗,不符合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使用场景
浮俗常用来批评那些追求时尚、虚荣、庸俗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当有人的言行举止不雅、不合适时,可以使用浮俗来批评其轻浮的行为。
故事起源
浮俗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在古代,人们重视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轻浮、庸俗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可取的。因此,浮俗成为了一种贬义词语,用来批评那些追求虚荣和庸俗的人。
成语结构
浮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浮”和形容词“俗”组成。
例句
1. 他的打扮太浮俗了,完全不符合这个场合的要求。2. 这个节目以低俗的笑话和庸俗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3. 她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让人觉得她很浮俗。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浮俗”与“轻浮、庸俗”的含义联系起来,以及其在社交场合中的使用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相关的成语,如“高尚”、“卑鄙”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穿着太浮俗了,不像个好学生。2. 初中生:我们应该追求高尚的品质,而不是沉迷于浮俗的娱乐。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过于浮俗,让人感到厌恶。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