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驰龙科chí lóng kē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又译奔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们是群小型、细长的肉食性恐龙,繁盛于白垩纪。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们通常被称为“盗龙”,这个名称因为电影《侏㑩纪公园》(Jurassic Park)出现的伶盗龙而开始盛行。驰龙科的属名在希腊文意为“奔跑的蜥蜴”,dromeus(δρομευς) 意为“奔跑”,而sauros(σαυρος) 意为“蜥蜴”。
身体架构
驰龙科的化石被发现于北美洲、欧洲、北非、日本、中国、蒙古、
驰龙科的脚部构造模型马达加斯加、阿根廷、以及南极洲等地。[1]它们首次出现于中侏㑩纪巴通阶,约1亿6700万年前,并且存活到白垩纪末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约6550万年前,存活时间超过1亿年。侏㑩纪的驰龙科化石仅发现牙齿,但没有发现过身体部分的化石。
驰龙科的独特身体架构,有助于恐龙是种活跃且快速动物的理论,以及恐龙与鸟类是近亲的理论。在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替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的1969年专题论文所做的图解中[3]将恐爪龙描绘成快速奔跑的姿态,这成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古生物学重建图。[4]驰龙科具有大型头部、锯齿边缘牙齿、狭窄口鼻部、眼睛向前,显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立体视觉。[5]如同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驰龙科的颈部长,呈S状弯曲,身体相当短。它们的手臂长,某些物种的手臂可以在胸前交叉,手部相当大,上有三根长手指,第一指最短,第二指最长,手指上有大型指爪。[6]耻骨末端大,往尾巴基部延伸。第二脚趾上有恐爪龙。
大型、弯曲趾爪。尾巴修长,尾椎长而低平,第14节尾椎之后缺乏横突(Transverse process)与神经棘。
目前已发现部分驰龙科的身体覆盖着羽毛,包含翼与尾巴上的大型、片状羽毛,可能所有的驰龙科都有羽毛。这个理论是在80年代中晚期首次出现,并在1999年得到证实。这些改变导致驰龙科在电影与重制模型中的形象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