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质券

拼音:zhì quàn

注音:ㄓㄧˋ ㄑ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典押借贷的契券。《金史·李晏传》:“故同判大睦亲府事 谋衍 家有民质券,积其息不能偿,因没为奴。”

基本含义
质券是指典当行或银行所发的凭证,用于典当或借贷的抵押物。
详细解释
质券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常见的一种交易凭证。它是典当行或银行为借贷或典当所发行的一种凭证,用于证明抵押物的所有权。持有质券的人可以凭借它来取回抵押物或者进行借贷交易。质券通常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
使用场景
质券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典当和借贷交易中。典当行发放质券给客户,客户可以凭借质券来取回抵押物或者进行借贷交易。质券在古代商业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事起源
质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进行典当或借贷交易,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较低,容易发生纠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典当行和银行开始发行质券,作为交易的凭证。这样一来,交易双方可以通过质券来证明自己的权益,减少纠纷的发生。
成语结构
质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质”和“券”。其中,“质”表示典当或借贷的抵押物,“券”表示交易的凭证。质券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我把这个古董拿去典当了,得到了一张质券。2. 这张质券可以用来取回你的抵押物。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质券”这个成语:将“质券”这个成语拆解成“质”和“券”,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将“质券”与典当或借贷交易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在交易过程中使用质券的场景。多使用“质券”这个成语,通过不断重复和应用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若想进一步了解质券的相关知识,可以学习以下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的典当制度和银行业发展历史。研究古代商业活动中的交易方式和凭证制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经济和商业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把玩具交给妈妈典当了,得到了一张质券。中学生:他把自行车拿去银行典当,换了一张质券。大学生:我借了一笔钱,用房子作为抵押物,得到了一张质券。以上是关于“质券”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