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旦旦

拼音:dàn dàn

注音:ㄉㄢˋ ㄉ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旦旦 dàndàn
(1) [daily;day by day] 天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honest]∶诚恳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详细解释

(1).天天。《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夫人则旦旦洗面束髮衿绅之,趣使向学。” 清 龚自珍 《题鹭律上人书册》诗:“香花旦旦愿供养,诗讚侑之师其听。” 蔡元培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2).诚恳。《旧唐书·李密传》:“ 黄河 带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意。” 李大钊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辩证白首 中国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国 之再生。”
(3).称盟誓为“旦旦”。《北史·孙搴传》:“ 搴 要其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劳旦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贫……何见疑!”
(4).明亮。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隋书·音乐志中》:“离光旦旦,载焕载融。”

基本含义
形容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详细解释
旦旦是一个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旦”字组成。旦字本意为早晨、天亮,引申为开始、起初。在成语中,旦旦表示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形容人举止、言谈庄重、认真负责。
使用场景
旦旦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和举止,可以用来形容工作、学习、演讲、会议等场合中的人。当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和专注度时,可以说他旦旦。
故事起源
旦旦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相传,项羽在攻打咸阳的时候,他的谋士范增劝他不要攻打咸阳,而是应该直接攻打咸阳的西面,以迂回敌军。然而,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直接攻打咸阳。范增对项羽的决定非常不满,他在给项羽写信的时候,用了“旦旦”两个字来形容项羽的态度,意思是说项羽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后来,这个描述被人们引申为形容人的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成语结构
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旦”字组成。
例句
1. 他旦旦地工作,从不拖延。2. 她旦旦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3. 这位演讲者旦旦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旦旦”与认真、严肃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认真、严肃相关的成语,如“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旦旦听讲,才能学好知识。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时,我会旦旦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参加演讲比赛时,我要旦旦准备,以展现自己的才华。4. 大学生:实习期间,我要旦旦工作,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