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柴桑

拼音:chái sāng

注音:ㄔㄞˊ ㄙㄤ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基本含义
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详细解释
柴桑一词由“柴”和“桑”两个字组成。柴是指砍伐树木所得的柴火,桑是指桑树。柴桑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它形象地比喻贫穷的地方。
使用场景
柴桑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贫困的农村或偏僻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
故事起源
柴桑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在古代,柴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树种。贫穷的农村地区通常没有足够的柴火和桑树,因此被称为柴桑地区。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单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出生在柴桑,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2. 这个地方离城市很远,是个典型的柴桑地区。
记忆技巧
可以将柴桑的发音联想为“拆了桑”,表示柴火烧掉了桑树,暗示这个地方生活贫困。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改革开放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学校周围都是柴桑,没有高楼大厦。2. 初中生:他出生在柴桑,但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3. 高中生:贫穷的柴桑地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4. 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回到柴桑地区,为那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