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附耳

拼音:fù ěr

注音:ㄈㄨˋ ㄦ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附耳 fù’ěr
[move close to sb.’s ear] 贴近耳朵
附耳私语
遂与诸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1.move close to sb.'s ear

详细解释

(1).贴近耳朵。指窃窃私语状。《淮南子·说林训》:“附耳之言,闻於千里也。” 高诱 注:“附,近也。近耳之言,谓窃语。”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丁寧附耳莫漏洩,薄命正值 飞廉 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 博如 又附耳教了这甚么法子,方才畅饮而散。” 周立波 《懒蛋牌子》:“ 栽花先生 摆摆手……又把身子靠近他附耳低言道:‘他才办事。’”
(2).将耳朵贴近物体(细听;窃听)。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素娥》:“忽於堂奥隙中,闻兰麝芬馥,乃附耳而听,即 素娥 语音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3).星名。

基本含义
偷偷地告诉别人秘密或者私下交流。
详细解释
附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附”意为靠近,贴近,而“耳”意为耳朵。所以,附耳的意思是把耳朵靠近别人的耳朵,进行私密的交流或者传递秘密信息。这个成语强调了交流的隐秘性和私密性。
使用场景
附耳一般用于形容两人之间进行秘密交流的场景,例如在公共场合下,两个人想要私下交流,可以使用附耳的方式,避免他人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此外,附耳也可以用于形容告诉别人一些秘密或者私密的消息。
故事起源
关于附耳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公共场合下进行一些私密的谈话或者传递秘密信息,为了避免被他人听到,他们会把耳朵靠近对方的耳朵,进行附耳交流。
成语结构
附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附耳交流,不让其他人听到。2. 她把嘴巴凑到他的耳朵旁边,附耳告诉了他一个秘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附耳这个成语:1. 将“附”字和“耳”字分别记忆,联想“附”字的意思是靠近,贴近,而“耳”字则是耳朵。这样,你可以想象两个人靠近对方的耳朵,进行私密交流。2. 创造一个场景,想象你和一个朋友在公共场合下,你们想要私下交流一些秘密信息,于是你们把耳朵靠近对方的耳朵,进行附耳交流。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附耳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交流和秘密相关的成语,例如:“耳提面命”、“咬耳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在考试前附耳交流了一些答题技巧。2. 初中生:他们在课堂上附耳交流,老师没有发现。3. 高中生:在校园里,两个学生附耳交流了一些关于考试的考点。4. 大学生:在会议上,两位同学附耳交流了一些关于项目的细节。5. 成人:他们在婚礼上附耳交流了一个惊喜计划。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记忆成语“附耳”。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