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哀拯

拼音:āi zhěng

注音:ㄞ ㄓ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怜恤而拯救。《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絶其委命。”

基本含义
表示悲伤和救助之情。
详细解释
哀拯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哀意为悲伤,拯意为救助。哀拯意指悲伤并救助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它强调了在悲伤的同时,也要积极助人,给予帮助和关怀。
使用场景
哀拯常用于描述对他人困境感到悲伤并伸出援手的情景。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遭遇困难或不幸时的同情和帮助,体现了人们的善良和仁爱之心。
故事起源
据说,哀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当时,王莽篡位,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有一位名叫刘宏的官员,看到百姓的苦难,内心深感悲伤,积极救助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悲伤和救助的情感和行为就被形容为哀拯。
成语结构
哀拯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形容词“哀”和动词“拯”组成。
例句
1. 他在看到地震灾区的照片时,深感哀拯之情。2. 这位慈善家经常参与慈善活动,以哀拯之心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联想“哀”字的发音与“爱”的发音相似,因此可以将哀拯联想为“悲伤的爱”,表示在悲伤的同时,也要给予爱和帮助他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和救助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慈善机构和志愿者活动,深入了解人们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同学摔倒了,他立刻上前哀拯,扶起了他。2. 初中生:在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困苦的照片后,我深感哀拯之情,决定捐款帮助他们。3. 高中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经常参加哀拯行动,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