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登登

拼音:dēng dēng

注音:ㄉㄥ ㄉ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象声词。指敲击声。《诗·大雅·緜》:“度之薨薨,筑之登登。” 唐 刘禹锡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瀷水 之濒,城池在东,登登其杵,坎坎其斧。”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龟趺入坐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明 高启 《与侄常游东庵》诗:“水树圆庵緑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2).象声词。指马蹄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居庸关》词:“巂周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乱踏黄尘,听报邮籤第几程。” 清 朱彝尊 《百字令》词:“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
(3).象声词。指脚步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蔡大嫂 却不表示软弱,把那些女的看着笑了笑,便登登地提起她那平底鞋,一口气就走上了降生台。”
(4).众多貌。《逸周书·小开》:“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 唐 卢纶 《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洪亮、响亮。
详细解释
登登是一个拟声词,表示声音洪亮、响亮。通常用来形容打鼓、敲锣等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物体发出的响亮声音,比如脚步声、汽车喇叭声等。
使用场景
在描述声音洪亮、响亮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登登这个成语。例如,当你听到一个非常响亮的鼓声时,可以说:“那个鼓声真是登登响,让人听了很有气势。”
故事起源
关于登登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录。不过,由于登登是一个拟声词,与打鼓、敲锣等乐器发出的声音相关,所以可能源于古代战场上的军鼓声或庆典活动中的锣鼓声。
成语结构
登登是一个叠词,表示声音的重复。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同一个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句
1. 他一边敲锣一边唱歌,声音登登响,引来了许多人围观。2. 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登登的声音,让人感到安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打鼓、敲锣等乐器声音相关的形象来记忆登登这个成语。想象一下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手持鼓槌敲打着大鼓,发出响亮的登登声,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兴趣,可以学习一些中国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技巧。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登登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一阵登登的脚步声,原来是老师来了。2. 初中生:他弹奏钢琴的声音非常登登,让人陶醉其中。3. 高中生:在音乐会上,乐队演奏的曲子声音登登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我在图书馆里听到了一阵登登的手机铃声,真是太吵了。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登登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