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杂学

拼音:zá xué

注音:ㄗㄚˊ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杂乱的学说。《韩非子·显学》:“今兼听杂学繆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康》:“及观其所作,剽窃陈言,餖飣杂学,直可投诸溷厠,岂第覆酱瓿而已哉!”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文明小史》第十四回:“这两处考的全是杂学,甚么时务、掌故、天算、舆地之类无所不有。”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二七·杂家类序》:“以立説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
(4).杂乱地学。 宋 苏轼 《日喻》:“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於道。”

基本含义
指博采众长,涉猎广泛的学问。
详细解释
杂学是指学习多种学科,掌握多种知识的一种学术方法。它强调广泛涉猎各种学科,以求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杂学者通常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开放的思维,能够跨越学科边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使用场景
杂学常常用来描述某人的学识广博,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也可以用来形容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故事起源
杂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描述了汉代学者李斯的学术思想。李斯主张“杂学”,即不拘泥于一门学问,而是要广泛涉猎各种学科,以求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
成语结构
杂学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杂”和“学”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是一位杂学家,精通文学、历史、数学等多个领域。2. 在当今社会,杂学的人才更受欢迎,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杂学”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杂字表示多样性,学字表示学习。可以想象一个学习者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游弋,广泛涉猎各种学科,以求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
延伸学习
如果对杂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杂学家,如李斯、刘向等人,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杂学,因为我既喜欢学数学,又喜欢学音乐。2. 初中生:杂学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不仅学习数理化,还学习了历史和文学。3. 高中生:杂学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继续广泛涉猎各种学科。4. 大学生:杂学是我追求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希望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这个学习指南包括了杂学的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