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执帛

拼音:zhí bó

注音:ㄓㄧˊ ㄅ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楚 官名。亦为孤卿(少师、少傅、少保三孤)的别称。《史记·曹相国世家》:“ 楚怀王 以 沛公 为 碭郡 长,将 碭郡 兵,於是乃封 参 为执帛,号曰 建成君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执帛,孤卿也,或曰 楚 官名。”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成氏墓志铭》:“曾祖休寧,某官;祖某,某官,袭封常山公,贰公执帛,调护储闈。”

基本含义
指坚持错误的观点或主张,不肯改正。
详细解释
执帛一词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是“执帛乘车”,意为坚持错误的观点,就像坐在车上执着地拿着一块布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固执己见、不肯改正错误的行为。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用于批评他人的固执、顽固不化的态度。
故事起源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不满当时的国君,决定离开齐国。他的朋友孟尝君劝他不要离开,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于是孟尝君告诉他:“你现在就像是坐在车上执着地拿着一块布料,不愿意放下。你如果不改变这种固执的态度,很难有好的结果。”这个故事成为了“执帛”的起源。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其中宾语是“帛”。
例句
1. 他一向执帛,不肯接受别人的建议。2. 尽管别人已经证明他是错的,他还是执帛不改。3. 这个人太执帛了,不肯听别人的劝告。
记忆技巧
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车上,紧紧地抓着一块布料,不肯放下。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固执己见”、“死不改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执帛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听老师的解释。2. 初中生:他执帛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改变。3. 高中生:他在辩论中执帛,不肯接受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他执帛地拒绝接受批评,不愿意反思自己的错误。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