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干逆

拼音:gàn nì

注音:ㄍㄢˋ ㄋ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冒犯。《后汉书·董卓传赞》:“ 董卓 滔天,干逆三才。”

基本含义
违抗、反抗
详细解释
干逆是指违抗、反抗,不顺从或不听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权威、规章制度或命令等不服从或违背。
使用场景
干逆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上级、长辈、法律等权威的不敬或反抗。可以用于描述个人行为、言论或社会现象。例如,一个员工不遵守公司规定,违反工作纪律,可以说他干逆公司规章制度。
故事起源
干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论语》中的一则故事。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干乎小事,而干乎大事,不私仁而干乎义。”这句话中的“干乎”即为“干逆”的意思,表示对大事、正义的追求和坚守。
成语结构
干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干”是动词,表示行动或做某事;“逆”是动词的宾语,表示违背或反抗。
例句
1. 他干逆公司的规定,私自调整了工作时间。2.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不要干逆他们的指示。3. 这个国家的法律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不能随意干逆。
记忆技巧
可以将“干逆”联想为一个人在干坏事,并且面对着逆风而行,表示违抗或反抗的意思。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与干逆相关的成语,如“干犯”、“逆来顺受”等,以及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干逆老师的安排,不按时交作业。2. 初中生:我不喜欢干逆父母的意愿,我要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学生会干逆学校的决定,要求取消校服制度。4. 大学生:我们不应该干逆社会的规则,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