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驳尧

拼音:bó yáo

注音:ㄅㄛˊ 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駮尧”。指 汉 光武帝 议郊祀, 杜林 力驳祀 尧 事。《后汉书·杜林传》:“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 周 郊 后稷 , 汉 当祀 尧 。詔復下公卿议。议者僉同,帝亦然之。 林 独以为 周 室之兴,祚由 后稷 , 汉 业特起,功不缘 尧 。祖宗故事,所以因循。定从 林 议。”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寿王 议鼎, 杜林 駮 尧 。”

基本含义
指质疑权威、否定传统。
详细解释
驳尧是一个古代典故,源自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尧舜时期。据说,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主,他治理国家有道,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尧的臣子丹朱向他建议,让尧的儿子继承王位。尧却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了民间的贤者舜为继承人。这个决定引起了丹朱的不满,他质疑尧的决策,认为他不应该选择一个平民作为继承人。尧听到丹朱的质疑后,用驳舜之言驳斥了他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原则。
使用场景
驳尧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权威的质疑和批评。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不同意见的精神。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当你对某个观点、决策或权威的正确性产生质疑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主,他的治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范之一。
成语结构
驳尧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驳”是动词,表示质疑、否定;“尧”是名词,表示传说中的尧舜时期。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驳尧了领导的决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 这个科学家以他的研究成果驳尧了传统的理论观点。
记忆技巧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联想“驳”字的发音“bó”与“不”字的发音相似,表示否定;而“尧”字则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尧舜时期。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尧的面前质疑他的决策,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尧舜时期的传说和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同时,学习其他与权威、传统观念相关的成语,如“言过其实”、“刻舟求剑”等,可以拓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但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应该驳尧一下,提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规定太多了,有时候我觉得不合理,所以我会驳尧,和老师讨论一下。3. 高中生:在学术界,有时候需要驳尧才能推动学科的进步,不仅要学习传统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