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ìng gǎo
注音:ㄉㄧㄥˋ ㄍㄠˇ
繁体:
详细解释
成语“定藳”由“定”和“藳”两个字组成。其中,“定”意为确定、规定,“藳”意为橐。成语的意思是指事物有了确定的标准、规范,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定规定矩”。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事物或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或标准的情况,表示事物有了一种确定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团队或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范。
故事起源
成语“定藳”出自《左传·宣公十六年》。故事中,齐宣公下令制作一种行李箱,用来装载重要文件和物品。这个箱子被称为“藳”,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来管理和使用这个箱子。因此,“定藳”这个成语就形容了事物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动词“定”和名词“藳”组成。
例句
1. 这个公司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工作规范,让员工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真正做到了定藳。2. 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标准,为教师们提供了定藳的依据。
记忆技巧
可以将“定藳”与“确定标准”联系起来记忆。将两个字的发音和意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关联,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行李箱“藳”的形状和用途,以及古代制度和规范的发展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这样才能定藳学习。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为社区的环境定藳了一份力。3. 高中生: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我努力学习的结果,也是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定藳。4. 大学生:大学里有很多课程和活动,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定藳学习和参与。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