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一九

拼音:yī jiǔ

注音:ㄧ ㄐㄧ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 。”又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3). 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基本含义
指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马虎草率的态度。
详细解释
一九是一个多义词,在成语中表示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马虎草率的态度。这种态度常常表现为对待工作、学习或其他事物时的不认真、不细心、不负责任的态度。
使用场景
一九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工作或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不认真对待。例如,可以说一个学生对待作业一九,表示他只是草草地完成了作业,没有认真思考和努力。
故事起源
一九这个成语的起源不甚清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些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故事中可能有人物以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马虎草率的态度对待重要事务,从而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成语结构
一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九,从来不认真对待。2. 这个学生的态度太一九了,作业都是草草完成的。
记忆技巧
要记住一九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马虎草率的态度联系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时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的作业太多了,我只好一九地完成了。2. 初中生:我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在做数学题时总是一九。3. 高中生:我对于这门课程没有兴趣,所以学习时总是一九,不认真对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