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仪迓

拼音:yí yà

注音:ㄧˊ 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排列仪仗以迎客。《宋书·庾登之传》:“ 豫章 与 临川 接境,郡又华大,仪迓光赫,土人并惊叹焉。”

基本含义
指仪态端庄,举止得体。
详细解释
仪,指仪态,礼貌;迓,招待。仪迓形容人的举止得体,仪态端庄,礼貌周到。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仪表举止得体,有礼貌的样子。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
故事起源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中有一句“无伤无咎,王事多忧,仪迓多时”。这句话意思是说君主的事务繁忙,需要时刻保持仪表得体,举止得当。后来,人们将“仪迓”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仪表举止得体。
成语结构
形容词+动词
例句
1. 他在公众场合总是仪迓得体,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 她的仪迓让人感到她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仪表得体,举止得当,受到观众的赞赏。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仪表举止相关的成语,如“仪态万方”、“仪表堂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那个老师,她的仪迓很好,总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2. 初中生:在国际会议上,我们的代表仪迓得体,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