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常山蛇

拼音:cháng shān shé

注音:ㄔㄤˊ ㄕㄢ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晋书·桓温传》:“初 诸葛亮 造八阵图於 鱼復 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 温 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 宋 苏轼 《会猎苇园》诗:“雄心欲搏南涧虎,阵势颇学常山蛇。”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何当整六师,势如常山蛇。”

基本含义
指人藏有恶心思,表面上看起来善良无害,实际上却心怀不轨。
详细解释
常山蛇这个成语的“常山”指的是一个山名,而“蛇”则是指蛇类动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心怀不轨,表面上看起来善良无害,实际上却有着恶毒的心思。
使用场景
常山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和善可亲,但实际上心机深沉、用心险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警惕对方的真实意图,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表面。
故事起源
常山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尝君的政治家。据说,孟尝君曾经在常山遇到一条蛇,这条蛇表面上看起来温顺无害,但实际上却蓄意伤害人类。因此,“常山蛇”就成了形容表面善良实际恶毒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常山蛇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常山”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后面的“蛇”。
例句
1. 他看起来很和善,但我觉得他可能是个常山蛇。2. 不要被她的表面善意所迷惑,她是个常山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常山蛇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温顺无害的蛇,但实际上却蓄意伤害人类,这样就可以记住“常山蛇”表示表面善良实际恶毒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表面善良实际恶毒相关的成语,如“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常山蛇,平时看起来很友好,但是背后总是捉弄同学。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表面上很和善,但其实是个常山蛇,经常故意制造矛盾。3. 高中生:社交圈里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好,但实际上是常山蛇,要小心应对。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