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赤令

拼音:chì lìng

注音:ㄔㄧˋ ㄌ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指京师所治县的县令。 唐 孟郊 《严河南》诗:“赤令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髮攒。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 宋 王溥 《唐会要·丞簿尉》:“ 贞元 六年十二月二日勅:刺史县令,以四考为限,赤令既是常参官,不在四考限。次赤令既同京官,宜以三考为限。”《宋史·窦俨传》:“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府州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陞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参见“ 赤县 ”。

基本含义
形容文采斐然,字句华丽的文章或文字。
详细解释
赤令是由“赤”和“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赤,原意为红色,引申为美好、华丽;令,原意为命令、规定,引申为文字、语言。赤令形容文章或文字的字句华丽,文采斐然。
使用场景
赤令通常用于赞美文章或文字的华丽、精美之处。可以用来形容文笔优美的诗歌、散文,或者修辞华丽的演讲、辞章等。
故事起源
赤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一句话:“夫赤令者,文之华也。”这句话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自序中对于文学的赞美之词。后来,赤令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文字的华丽之处。
成语结构
赤令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赤令,让人读后心生赞叹。2. 他的演讲词字字珠玑,充满了赤令之美。
记忆技巧
可以将赤令的“赤”字联想为红色的华丽,将“令”字联想为文字的表达。通过将形象与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赤令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那本书,里面的文字写得好赤令,让我读起来特别有兴趣。2. 初中生: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时,夸奖了我几句,说我用了一些赤令的句子,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3. 高中生:我喜欢读诗歌,因为那些古人的诗词都写得很赤令,让我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