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是1966年发现的一类Ig,分子量为188kD,血清中含量极低,仅占血清总Ig的0.002%,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ε链有4个CH(Cε1~Cε4),无铰链区,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使IgE丧失生物学活性。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常是变应原入侵和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场所。IgE为亲细胞抗体,Cε2和Cε3功能区可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膜上高亲和力FcεRⅠ结合。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已固定在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上IgE结合,可引起Ⅰ型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反应发作时,局部的外分泌液和血清中IgE水平都明显升高。
表2-4 人各类免疫球蛋白主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比较
IgGIgAIgMIgDIgE重链名称γαμδε重链功能区数目4
(Vγ、Cγ1、Cγ2、Cγ3)4
(Vα 、Cα1、
Cα2、Cα3)5
(Cμ、Cμ1、Cμ2、Cμ3、Cμ4)4
(Vδ、Cδ1、Cδ2、Cδ3)5
(Vε、Cε1、Cε2、Cε3、Cε4)主要存在形式单体单体、双体五聚体单体单体MW(Kd)146~170160,400970175188平均含碳水化合物(%)410121812成人血清浓度(mg/dl±SD)1150±300210±501500.3~40.002占血清总Ig%75105~10<1<0.001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经典途径活化补体++(IgG>
IgG>IgG2)-+++--替代途径活化补体*++?++结合吞噬细胞++(IgG3>IgG1)+--+(嗜酸性粒细胞)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SPA+±±--半衰期(天)20~23(IgG3)为7~85.85.12.82.5合成部位脾、淋观点结浆细胞粘膜相关
淋巴样组织脾、淋巴结、浆细胞扁桃体、脾浆细胞粘膜固有层浆细胞开始合成时间生后3月4~6月胚胎后期较晚较晚达成人水平时间3~5岁4~12岁6月~1岁较晚较晚通过胎盘+----免疫作用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自身抗体粘膜局部免疫作用,抗菌、抗病毒,免疫排除功能早期防御作用,溶菌,溶血,SmIgM,天然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SmIgM+
SmIgD+
正应答抗寄生虫感染I型超敏反应
*聚合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