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铩 (鎩) shā ㄕㄚˉ ◎ 古代一种长矛。 ◎ 摧残,伤残:铩羽(羽毛掉落,喻失意受挫折)。铩羽之鸟。
详细字义◎ 铩 鎩 shā 〈名〉 (1) 长刃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long spear] 不敌于鉤戟长铩也。——《汉书·陈胜项藉传》。注:“铍也。” 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铍有镡 [long lance with handle] 铩,铍有镡也。——五代· 徐锴《说文系传》词性变化 ◎ 铩 鎩 shā 〈动〉 (1) 摧残;伤害[羽翅] [hurt] 铩羽暴鳞,复见翻跃。——鲍照《拜侍郎上疏》 (2) 又如:铩羽(毛羽伤残,不能高飞。比喻人受摧残而失志);铩翼(羽毛摧败,不能高飞);铩翅(折翅);铩翮(即铩羽);铩羽暴鳞(铩羽涸鳞。毛羽伤残,鱼池水干。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3) [飞鸟] 张翼 [wing] 铩,《字林》:“张翼也”。——唐· 玄玄《一切经音义》
[①][shā][《廣韻》所八切,入黠,生。][《廣韻》所例切,去祭,生。][《廣韻》所拜切,去怪,生。]“铩1”的繁体字。(1)长刃刀矛之属。一说鈹有鐔。(2)泛指兵仗。(3)犹剪除(鸟羽);伤残。
[平水韵]:去声十卦·入声八黠[粤 语]:saat3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