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汉字
查汉字

zhì    

拼音:zhi
注音:ㄓˋ
部首笔画:3
总笔画:15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巾
造字法:
五笔86:MHUJ
五笔98:MHYJ
五行:
Unicode:U+5E5F
四角号码:43250
仓颉输入法:LBYIA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幟字拼音(带声调)
zhì
幟字笔顺
竖折竖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折撇捺
基本解释

zhì   ㄓˋ ◎ 见“帜”。

汉语字典

[①][zhì][《廣韻》昌志切,去志,昌。][《廣韻》式吏切,去志,書。][《集韻》職吏切,去志,章。]亦作“旘1”。“帜1”的繁体字。(1)旗帜。(2)标志。

音韵参考

[广 韵]:式吏切,去7志,shì,止開三去之書[平水韵]:去声四寘[国 语]:zhì[粤 语]:c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中】【巾字部】 幟;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336第2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志切,音熾。【說文】旌旗之屬。【廣韻】旗幟。【字詁】標也。【廣雅】旛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 又通作織。【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 又記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𠀤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常见生僻字
汉字组词推荐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