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娑 suō ㄙㄨㄛˉ ◎ 〔婆娑〕见“婆”。(pó )。 ◎ 〔娑娑〕轻扬、松散的样子,如“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详细字义◎ 娑 suō 〈形〉 (1) (形声。从女,沙声。本义:起舞的样子) (2) 同本义 [dancing] 娑,舞也。——《说文》。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 (3) 漂动、轻扬的样子 [fluttering] 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之参参。——《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 (4) 又如:娑娑(漂扬的样子)词性变化 ◎ 娑 suō 〈动〉 (1) 挑逗 [tantalize] 闹清明莺声婉啭,荡花枝蝶翅蹁跹,舞东风剪尾娑人。——元·无名氏《焚儿救母》 (2) 又如:娑人(挑逗人)
[①][suō][《廣韻》素何切,平歌,心。](1)舞貌。参见“婆娑”。(2)挑逗。(3)飘动、轻扬貌。参见“娑娑”。(4)助词。[②][suǒ][《廣韻》蘇可切,上哿,心。]见“馺娑”。[③][suò][《洪武正韻》蘇箇切,去箇]见“邏娑”。
[上古音]:歌部心母,sai[广 韵]:素何切,下平7歌,suō,果開一平歌心[平水韵]:下平五歌·上声二十哿[唐 音]:sɑ[国 语]:suō[粤 语]:so1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