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chǔ ㄔㄨˇ ◎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 姓。
详细字义◎ 楚 chǔ 〈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词性变化 ◎ 楚 chǔ 〈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 楚 chǔ 〈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蒲松龄《聊斋志异之三生》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①][chǔ][《廣韻》創舉切,上語,初。][《廣韻》瘡據切,去御,初。]亦作“椘1”。亦作“檚1”。(1)木名。又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做杖。(2)泛指丛莽。(3)古代的刑杖或督责生徒的小杖。(4)拷打。(5)痛苦。(6)酸痛、疼痛。(7)齐整;清晰。(8)鲜艳,华丽。(9)伧俗,粗俗。(10)谓粗糙。参见“楚鞋”、“楚服”。(11)丛生。参见“楚木”。(12)古国名。芈姓。始祖鬻熊。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五霸七雄之一。战国末,渐弱,屡败于秦,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又迁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参阅《史记·楚世家》。(13)古国名。秦楚之际,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八年之间,先陈胜起兵于蕲,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后襄彊、景驹及熊心(即怀王)亦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参阅《文献通考·封建六》。(14)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马殷开创。马殷据今湖南之地,受後梁封为楚王,都长沙,疆域曾达广西东部。后为南唐所灭。历六主、四十五年(公元907--951年)。参阅《新五代史·楚世家》。(15)姓。春秋晋有楚隆。见《左传·哀公二十年》。宋有楚建中。见《宋史》本传。
[上古音]:鱼部穿二母,tshia[广 韵]:創舉切,上8語,chǔ,遇開三上魚初[平水韵]:上声六语·去声六御[唐 音]:*chriu?[国 语]:chǔ[粤 语]:co2[闽南语]:chhoD2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