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 ní ㄋㄧˊ ◎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 像泥的东西: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
◎ 泥 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 mire mud slob
详细字义◎ 泥 ní 〈名〉 (1)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Ni River]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 白马水。一名 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3) 泥土;泥巴 [earth;mud]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5) 泥水,稀泥;烂泥 [mud;mire]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7) 粘土的泥塑 [clay]。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muck]。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0) 又如:枣泥;土豆泥;蒜泥 (11) 读“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词性变化 ◎ 泥 ní 〈形〉 (1) 软弱无力 [weak and feeble] 威夷(兽名),长颈而泥。——《尔雅·释兽》 (2) 另见 nì 基本词义◎ 泥 nì 〈动〉 (1) 阻塞,阻滞 [stop]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2) 又如:泥滞(滞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饮(强留饮酒);江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bigoted;obstinate]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执);泥信(拘泥一面,过分相信);泥执(拘泥固执);泥常(拘泥于常规);泥象(拘泥形迹);泥视(谓死板地看问题) (5) 涂沫 [plaster;putty]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paste]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8) 软求,软缠;缠着 [stick to]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9) 另见 ní
[①][ní][《廣韻》奴低切,平齊,泥。]亦作“坭2”。(1)和着水的土。(2)像泥状的东西。(3)指墙壁的涂料。(4)传说中的一种海中动物。[②][nì][《廣韻》奴計切,去霽,泥。](1)阻滞;滞留。(2)拘执,不变通。(3)用稀泥或如稀泥一样的东西涂抹或封固。(4)软求,软缠。(5)迷恋;留连。(6)指使人留连。(7)污;沾污。(8)指风俗败坏。参见“泥2濁”。[③][nǐ][《廣韻》奴禮切,上薺,泥。]见“泥3泥”。[④][niè][《字彙補》乃結切]通“涅1”。(1)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2)染黑。参见“泥4而不滓”。[⑤][nìng][《集韻》乃定切,去徑,泥。]见“泥5母”。
[上古音]:脂部泥母,nyei[广 韵]:奴低切,上平12齊,ní,蟹開四平齊泥[平水韵]:上平八齐·上声八荠·去声八霁[唐 音]:*nei,ne?i[国 语]:ní,nì,nǐ,niè,nìng[粤 语]:nai4nei6[闽南语]:ni5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