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克己复礼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kè jǐ fù lǐ ㄎㄜˋ ㄐㄧˇ ㄈㄨˋ ㄌㄧˇ

克己复礼(克己復禮) 

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 何晏 集解:“ 马 曰:‘克己,约身。’ 孔 曰:‘復,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復礼,济时益物。”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古志克己复礼》:“古也有志,克己復礼,仁也。或谓克己復礼,古人所传,非出於 仲尼 。”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克己復礼, 朱子 解为‘胜私欲为仁’。”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这是真正的 俄国 贵族,王爵夫人而有这种克己复礼的精神。”

基本含义
克己:战胜自己的私欲;复礼:恢复礼节。指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私欲,恢复礼仪规范,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详细解释
克己复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是指人们应该战胜自己的私心私欲,恢复尊重他人的礼节和规范,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修养。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应该自我约束,不追求个人私利,而是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克己复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伦理的重视,是一种崇高的品德追求。
使用场景
克己复礼常常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遵守社会道德和礼仪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来要求自己不贪图私利,尊重他人的感受,遵守公共秩序,以及尊重和维护公共利益。这个成语在各种场合都可以使用,如教育场所、工作场所、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克己复礼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原则,强调个人应该战胜自己的私心私欲,恢复社会礼仪和规范。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论语·颜渊篇》中的一段对话。孔子问颜渊:“吾言终日而无所闻与?”颜渊回答:“吾闻上进,夜以继日,不辍学。”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段对话强调了克己复礼是实现仁德的重要手段。
成语结构
克己复礼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克己为动词短语,复礼为动宾短语。两个词语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意义丰富的成语,强调了克己和复礼的相互关系。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克己复礼,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修养。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克己复礼,不贪图私利,维护公共利益。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克己复礼与“战胜自己的私心私欲,恢复礼仪规范”这个含义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临诱惑时,努力克制自己的私心,恢复尊重他人的礼节和规范的场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学习克己复礼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儒家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克己复礼理念。此外,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来践行克己复礼的原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克己复礼,不欺负同学,尊重老师。2. 初中生:作为学生,要克己复礼,不作弊,不违反校规。3. 高中生:面对压力,我们要克己复礼,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面影响。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克己复礼,不沉迷于游戏和社交媒体,注重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