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īng shì
注音:ㄅㄧㄥ ㄕㄧˋ
繁体:
[释义]
(动)像冰一样溶化,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构成]
偏正式:冰〔释
[例句]
冰释前嫌。(作谓语)误会冰释。(作谓语)
1.[书] (of misgivings, misunderstandings, etc.) disappear; vanish; be dispelled
◎ 冰释 bīngshì
[disappearance of misunderstanding] 像冰一样融化,比喻怀疑、嫌隙等完全消除
疑团冰释
(1).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 伯奇 所以流离, 比干 所以横分也。” 颜师古 注:“冰释,言销散也。”
(2).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 唐 张说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 明 李贽 《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 清 李渔 《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 郭沫若 《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 寿昌 ,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