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凄惶

拼音:qī huáng

注音:ㄑㄧ ㄏ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悲伤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两口儿合是成间别,天教受此悽惶苦。”一本作“ 恓惶 ”。 元 曾瑞 《喜春来·秋夜闺思》曲:“悽惶泪湿鸳鸯枕,惨淡香消翡翠衾。”《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母子二人悽惶了一夜,天明算了店钱,起身回 姑苏 而来。”
匆遽不安。 唐 元结 《问进士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必悽惶於道路。”
悲伤惶恐;凄惨不安。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哎哟天那,我这里便则落的那几点儿凄惶泪。”《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家私已弄得罄尽,没了生计……正在凄惶,忽然想着了一个去处。”
悲伤惶恐;困苦难堪。《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正凄惶时,忽见 糜芳 面带数箭,踉蹌而来,口言:‘ 赵子龙 反投 曹操 去了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自己身后,正不知倚靠谁人。説着,便不胜凄惶。” 冰心 《两个家庭》:“放学回来刚到门口,三哥也来了,衣襟上缀着一朵白纸花,脸上满含着凄惶的颜色。”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他不管光景过得怎样凄惶,精神上总是象 汤河 岸上的白杨树一般正直,白净。”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悲伤、痛苦、凄凉的样子。
详细解释
凄惶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凄意为悲伤、凄凉,惶意为害怕、恐惧。凄惶形容人在非常悲伤、痛苦的情况下,感到害怕、恐惧,生活凄凉无望。
使用场景
凄惶常用于形容人在灾难、丧失亲人、经历痛苦时的心情。也可用于形容国家或社会遭受战乱、灾难时的凄凉景象。
故事起源
凄惶最早见于《史记·卷一百九十六·齐太公世家》:“太公将死,谓齐桓公曰:‘弃市善人而取市凶人,不亦惶乎!’”故事中的“惶”即为凄惶的意思,形容太公在临死前感到悲伤、恐惧。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1. 他失去了亲人,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凄惶。2. 那个被抢劫的老人凄惶地站在街头,无助地望着周围的人群。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凄惶”这个词语。想象自己处于一个非常悲伤、痛苦、凄凉的情境中,同时又感到害怕、恐惧的样子。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凄惶相关的成语,如“凄风冷雨”、“凄风苦雨”等,以扩展对凄惶相关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只迷路的小猫在雨中凄惶地喵喵叫。2. 初中生:看到家乡被洪水淹没,我感到非常凄惶和无助。3. 高中生: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我陷入了深深的凄惶之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